威海隆昊集團電話
發布時間:2024-06-08 01:18:48
威海隆昊集團電話
綠色轉型進程的加快和技術進步環境的改善將給鋼鐵行業帶來一系列影響。1) 關注脫碳技術。由于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流行,鋼鐵工業的脫碳過程可能會加速。在能源效率、電氣化和改善廢物利用方面的投資,以及突破性的低碳煉鋼技術的開發,都有可能加速發展。2) 加快產品結構優化。鋼鐵行業的產品不斷發展,以滿足鋼鐵行業不斷變化的需求。然而,疫情可能會導致一些客戶需求的加速變化。因此,鋼鐵行業需要加快在零排放交通、智能綠色建筑、氣候變化改造項目和基礎設施現代化等領域提供可行有效的鋼鐵解決方案。3) 關注鋼鐵生命周期和循環經濟特征。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流行可能會加強鋼鐵工業研究鋼鐵產品生命周期和循環經濟特征的努力,改善和促進鋼鐵產品的優良特性。4) 注重產業合作,建立可持續發展伙伴關系。氣候變化挑戰的規模需要鋼鐵行業及其合作伙伴之間進行更大的合作。一是能源化工企業:推進碳捕集和碳利用項目、氫冶煉項目的脫碳工藝,提高鋼鐵副產品和回收氣體的利用率;第二,鋼鐵行業:必須在設計階段智能化和綠色化,以開發合適的鋼鐵解決方案;同樣,鋼鐵行業的供應鏈:為了滿足ESG(環境、社會、治理)標準和透明度要求,管理鋼鐵原材料(包括分揀和選擇流程),減少環境碳足跡。

威海隆昊集團電話
2018年是行業直接淘汰落后產能收官及間接淘汰產能開端之年,2019年是間接淘汰產能持續期與重大兼并重組開端之年。2019年鋼鐵行業兼并重組工作加速啟動腳步已臨近,尤其是在落后產能出清工作臨近尾聲之際,行業供給側改革方向已經從對產能的調整轉向對現有產能設備、結構及區位上的優化和產能集中度的提高。我國鋼鐵行業當前是一個典型的產能集中度低,但區域集中度高的產業。從產量分配上看,2018年僅河北、江蘇、山東、遼寧四個省的粗鋼產量合計占比就達到50%以上。但從我國的供需分布上看,普遍南方城市的年度GDP增速好于我國平均水平,但主產鋼的省市卻大部分都分布在北方地區,當前存在嚴重的產能布局不合理問題。

威海隆昊集團電話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改革、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各有關企業: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領域。“十三五”時期,我國鋼鐵工業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解過剩產能取得顯著成效,產業結構更加合理,綠色發展、智能制造、國內外合作取得積極進展,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十四五”時期,我國鋼鐵工業仍然存在產能過剩壓力大、產業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有待提升、產業集中度偏低等問題。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等文件,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制定本意見。

威海隆昊集團電話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時間財經表示,此次會議明確了房地產政策調控的“四性”,是目前高層對于房地產調控操作的一種新的思路和方向。會議明確,保持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調控政策的協調性。從這里可以看出,連續性和穩定性的表述是過去都有的,而協調性是這兩年明顯提出來的。其啟發在于,各類房地產政策的出臺,,防止出現矯枉過正的現象,要基于客觀的市場和預測做政策。而協調性方面,也要求從良性循環發展的角度出發,積極出臺各類政策,包括金融、土地、行政等政策都需要配合,不要出現政策之間的“打架”。此類表述,對于理解今年各地的政策動向和政策效應有積極的作用。

威海隆昊集團電話
得益于拉動鋼鐵需求的國民經濟快速復蘇,以及疫情期間國家出臺的一系列稅費減免政策帶來的紅利,今年全國鋼鐵行業整體表現好于預期。在能源和供應保障方面,我們應該保持相對謹慎。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全國粗鋼產量為8.74億噸,同比增長5.5%;生鐵產量7.42億噸,同比增長4.3%。除3月份出現負增長外,其他所有月份的鋼鐵產量均保持正增長。雖然強勁的需求推動鋼鐵生產達到高水平,但它也推動了鋼鐵進口的大幅增加。前10個月,我國鋼材進口同比增長74%,鋼材出口同比下降近20%;自6月以來,粗鋼已形成階段性凈進口。羅鐵軍表示,今年的鋼鐵消費量意外增長。這種消費強度是不正常的。我們應該理性,不要過于樂觀。我們在擴大生產和保證供應方面應該相對謹慎。此外,隨著鐵礦石、焦炭、廢鋼等鋼鐵生產所需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并保持高位,鋼鐵行業的效益雖然好于預期,但仍明顯低于全國工業行業的平均利潤率,盈利能力的可持續性將面臨挑戰。

威海隆昊集團電話
在3月23日舉行的“第十屆中國鋼鐵物流合作論壇暨春鋼市場論壇”上,中國物流采購聯合會長何黎明表示,高度重視制造業與現代物流一體化發展,鋼鐵行業和現代物流業將面臨合作、聯盟、聯動、融合的重大機遇。何黎明表示,下一步,為了深化兩個行業的聯動和融合,建議注意以下趨勢:一是協同效應。加強供應鏈協同制造,推動鋼鐵企業與物流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深入整合供應鏈,通過服務外包、流程再造、服務外包實現協調發展,持續改進、重組和整合等,穩定生產服務供應。提高客戶響應速度,縮短生產周期,降低供應鏈物流成本。第二個是定制。要進一步深化物流外包,引導鋼鐵企業和物流企業深化合作,適應生產方式和環境治理趨勢的變化,提供精益、定制、綠色的物流服務,依靠物流服務發展產品、貿易、服務等增值服務,還有金融。從提供產品制造轉向提供工業服務,提升制造業價值鏈。第三是智力。推進全過程數字化、可視化,鼓勵鋼鐵企業和物流企業加大信息化投入,促進物流信息互聯和系統集成,推動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大數據和云計算,加速人機智能交互和工業機器人,智能工廠和智能物流等技術和設備的應用,培育工業互聯網,提高敏捷制造能力。第四是網絡。要加強鋼鐵物流樞紐建設,加快發展以鐵路為中心的多式聯運體系,支持鐵路專用線進入港口、企業、園區,利用物流樞紐聚集大量資源,利用多式聯運提高運輸效率,為鋼鐵企業提供服務。便捷的物流服務,降低鋼鐵企業的物流成本,支持鋼鐵產業集群的發展。五是化。推進產能和裝備制造領域的合作,鼓勵鋼鐵企業深化對外投資與合作,建立海外配送服務網絡、物流配送中心、海外倉庫等。建立全球供應鏈風險預警體系,構建全球供應鏈體系,提升全球供應鏈安全水平。